【V+ 觀點】追鯨魚還是撈小魚?B2B SaaS 的客戶選擇題
- Chin-Yuan Yang
- 1天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在 B2B SaaS 的汪洋大海中,每一位創辦人都會面臨一個核心的策略抉擇:是該撒下大網,捕撈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客戶(撈小魚);還是集中火力,用魚叉瞄準那幾頭能決定整年收成的巨大鯨魚(追鯨魚)?這並非一道「誰好誰壞」的是非題,而是一場關於「階段與匹配」的策略思考。錯誤的時機選擇錯誤的目標,再好的產品也可能被拖垮。
服務中小型企業(SMBs)的魅力顯而易見:他們的決策鏈短、銷售週期快,有時甚至不需要銷售人員介入,就能透過優質的產品體驗和內容行銷,以產品驅動增長(PLG)的模式快速獲客。這讓早期新創能迅速累積用戶數,驗證產品市場契合度(PMF),並產生初期的現金流。然而,陷阱也同樣真實。中小企業客戶的流失率通常較高,他們對價格敏感,單一客戶的終身價值(LTV)有限,且當用戶基數擴大時,看似微不足道的客服支援請求,也可能匯集成壓垮團隊的沉重負擔。
相比之下,一頭大型企業「鯨魚」客戶,其年度合約價值(ACV)可能抵得上數百甚至上千條「小魚」。一旦你的產品深度整合進他們的業務流程,轉換成本極高,客戶關係異常穩固,能提供長期且可預測的收入。一兩個指標性的「燈塔客戶」,更能為你的品牌帶來無價的信譽背書。
但追逐鯨魚的航程,佈滿了荊棘與暗礁。銷售週期動輒 6 到 18個月,你需要組建昂貴的企業銷售團隊,進行數十場跨部門的會議。他們會用放大鏡檢視你的每一行程式碼、每一條服務條款,並提出大量的客製化與資安合規要求。在這漫長的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讓數月的努力付諸東流。

挑戰「鯨魚」前,你的船造好了嗎?
貿然挑戰大型企業,對早期新創而言是極其危險的。在你的船艦準備好駛入深海之前,必須完成以下三大面向的「Enterprise-Ready 」修煉。
一、產品成熟度:從「好用」到「可靠」
大型企業採購軟體,考量的從來不只是功能。他們需要的是工業級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安全性 (Security): 這是入場券,沒有妥協的餘地。你的產品必須提供SSO(單一登入)、精細的權限控管、可供稽核的操作日誌(Audit Log)。此外,準備好面對客戶的資安問卷,並將通過 SOC2、ISO 27001 等國際認證作為長期目標。
擴展性 (Scalability): 你的系統架構能否穩定支撐數千名員工同時在線?你是否能自信地簽下承諾99%以上的上線時間的服務水平協議(SLA)?這考驗的是你技術團隊的硬實力。
整合性 (Integration): 企業軟體很少獨立運作。你的產品必須提供強大而靈活的 API,以便與客戶現有的 CRM、ERP、HRM等核心系統進行數據整合,成為他們工作流程中無縫的一環。
二、組織成熟度:從「有團隊」到「有戰隊」
服務大型企業,需要的是一支專業分工、經驗豐富的正規軍。
企業銷售戰隊 (Enterprise Sales Team): 你需要的不再是只會展示功能的銷售員,而是懂得「價值銷售」、能與企業 C-level對話的客戶經理。他們賣的不是軟體,而是解決方案,以及它能帶來的商業回報。
客戶成功團隊 (Customer Success): 這不是被動的客服。這是一支主動出擊的顧問團隊,專為高價值客戶配備。他們負責從導入、培訓到深度應用的全過程,唯一目標是確保客戶成功,並從中挖掘續約和向上銷售(Up-sell)的機會。
法務與財務能力 (Legal & Finance):
你需要有能力審閱數十頁的企業採購合約,並應對他們複雜的付款與採購流程。這往往是交易在最後一哩路卡關的關鍵。
三、策略成熟度:從「有產品」到「有解方」
當你面對企業決策者時,他們想聽的不是你的產品有多酷,而是它能帶來多少價值。
清晰的 ROI 論述 (Return on Investment): 你必須能用客戶的語言和數據,清晰地證明你的解決方案如何為他們「降本增效」或「開源節流」。你需要為銷售團隊配備好成功案例、產業白皮書和 ROI 計算器等「彈藥」。
足夠的耐心與資本 (Patience & Capital): 追逐鯨魚是一場漫長的消耗戰。你的公司必須擁有健康的現金流,以及董事會的充分信任,去支撐那長達一年半載、且不保證成功的銷售週期。如果你指望靠這張單子來發下個月的薪水,那你已經輸了。
先造船,再出海
追逐大客戶或小客戶,從來沒有絕對的對錯,但「順序」至關重要。一個已經被反覆驗證的穩健路徑是:在創業初期,先專注於「撈小魚」,服務中小型客戶。利用他們快速驗證產品市場契合度,打磨核心功能,並創造穩定的現金流。當你的產品、組織和策略都日漸成熟,再挾帶著有效的成功案例和健康的財務狀況,啟動你的「追鯨之旅」~
或許你也會喜歡這些文章
關於 VENTURE⁺
熟悉 SaaS 領域,並從產業本質出發,除了提供必要的資金協助之外,更帶給新創公司最缺乏的企業夥伴與產業資源合作、實務的成長策略經驗,以及資本市場的專業規劃建議。希望以最佳共同創業夥伴(Best Co-founding Partner)的心態,在 SaaS 新創、創投與產業企業三者間,建立起長期新創資源整合的合作橋樑。
如果喜歡我們的分享,也歡迎追蹤我們 LinkedIn / FB,上面會有更多我們的分享:
_edited.png)
![[V+ 觀點] 別再靠運氣成交:破解 SaaS 的 B2B 銷售的 5 大誤區](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nsplsh_b592720b2efe441c9d8f00aa0fcabeb2~mv2.jpg/v1/fill/w_980,h_1474,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nsplsh_b592720b2efe441c9d8f00aa0fcabeb2~mv2.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