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V+觀點】天下創業唯快不破? 為什麼有時候越快反而越慢


創業圈好像人人都在瘋「速度」,走到哪都聽到「要搶市場」、「快速迭代」、「敏捷開發」這些話,彷彿誰跑得快,誰就能成功,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創業速度迷思:當快變成一種負擔

在新創圈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普遍的迷思:誰先進入市場,誰就能搶得先機。這導致許多創業者在還沒有完整理解市場需求之前,就急著推出產品。表面上看起來很快,實際上卻在浪費寶貴的資源和時間。


2019 年的 WeWork 案例或許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這家共享辦公空間公司在創立後快速擴張,在全球各大城市租下大量辦公大樓,以破紀錄的速度成為全球最大的辦公空間供應商之一。表面上來看,他們走在市場最前端,是當時最炙手可熱的獨角獸企業之一。但他們在快速擴張的同時,忽略了幾個根本問題:過度依賴租賃模式帶來的財務風險、市場景氣循環對共享辦公需求的影響,以及企業快速擴張時的治理問題。結果在 IPO 失敗後,市值從 470 億美元暴跌至不到 100 億,成為新創圈引以為戒的案例之一。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盲目追求速度而忽略基本面,最終仍舊會失敗。



為什麼「太快」反而會「很慢」?

1. 方向錯誤的速度只是假象

就像開車一樣,方向盤打錯的時候,油門踩得再用力也只是在原地繞圈,甚至於會發生車禍。許多創業團隊在沒有找到正確方向之前,一直在加速衝刺,結果就像跑錯賽道的選手,跑得越快,離終點反而越遠。真正的進展不在於行動有多快,而在於是否朝著正確的方向快速前進。



2. 倉促決策累積的組織包袱

為了追求速度,許多團隊習慣用臨時性的解決方案來應付眼前的問題。這些權宜之計看似省時,卻會變成公司發展路上的絆腳石。就像是蓋房子時偷工減料,表面上很快就完工了,但後續的維修和加蓋都會變得異常困難。當這些包袱越積越多,團隊的行動力反而會越來越慢。



追求可產生效益的速度才是真的快

什麼是有效益的速度?在短時間內完成一件事,同時確保結果能達到預期目標,並產生實際價值。這種「快」不只是追求速度,更要注重結果的品質和影響力。


要如何拿捏速度的快慢,創業者或許可以透過三個面向來判斷: 第一是影響範圍,如果決策會影響到產品核心、商業模式、組織結構等關鍵領域,寧可放慢腳步,確保方向正確; 第二是可逆程度,如果決策很難回頭,比如大規模招募、硬體投資、商業承諾等,就該謹慎評估,不要為了求快而倉促行動; 第三是機會成本,評估「慢」下來的代價,如果市場機會稍縱即逝,或者競爭對手正在快速行動,適度提速也是必要的。


「世界越快,心就慢」,市場上永遠不缺趕潮流、搶速度的玩家,但真正能夠走得長遠的,往往是那些懂得控制節奏的創業者,他們了解有效益的快並少走歪路,這不僅能幫助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更是實現持續成長與獲利的關鍵之一。




如果喜歡我們的分享,也歡迎追蹤我們 LinkedIn/FB,上面會有更多我們的分享:

關於VENTURE⁺

熟悉SaaS領域,並從產業本質出發,除了提供必要的資金協助之外,更帶給新創公司最缺乏的企業夥伴與產業資源合作、實務的成長策略經驗,以及資本市場的專業規劃建議。希望以最佳共同創業夥伴(Best Co-founding Partner)的心態,在SaaS新創、創投與產業企業三者間,建立起長期新創資源整合的合作橋樑。

Comentarios


  • Facebook
  • LinkedIn

Email: service@ventureplus.co

Address: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ㄧ段300號8F-3

TEL: 02-26574355

©2024 by Ventu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