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V+ 觀點] 策略不是戰術:創業家需要的思維升級

  • 作家相片: Chin-Yuan Yang
    Chin-Yuan Yang
  • 13分钟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在和創業團隊交流時,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描述:「我們的策略是要做廣告投放。」、「我們的策略是要上 IG 做行銷。」、「我們的策略是要推出 AI 功能。」

但這些其實都不是「策略」,而是戰術。


策略思維是什麼?


Strategy ≠ Action.


●      策略 (Strategy):在有限資源下,你要聚焦在哪裡?為什麼?


●      戰術 (Tactics):你要怎麼做?廣告、降價、推產品、找通路。

策略是「選擇」和「取捨」,戰術是「執行」與「方法」,沒有策略的戰術,就像在黑暗裡亂揮拳。


好的策略長什麼樣子?


美國管理學者 Richard Rumelt 在《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裡,把好策略拆成三個元素:

  1. Diagnosis 診斷

○      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市場的核心矛盾在哪裡?


  1. Guiding Policy 指導方針

○      你選擇走哪條路?聚焦在哪個市場、哪群客戶?


  1. Coherent Actions 一致性行動

○      多個互相呼應的動作,形成合力。


ree

知名企業也都懂得這個邏輯:


●      Amazon 先從線上書店切入,而不是一開始就做百貨,因為書的品項最多、庫存分散、單價低、不容易退貨,適合電商起手式,等物流、用戶基礎建立後,再逐步擴張到全品類。


●      Netflix 先用郵寄 DVD 切入,避開實體店的重資本競爭,用「便利」作為差異化,再在時機成熟時轉型「串流平台」。


●      Airbnb 先鎖定大型展會 / 活動期間的短期住宿需求,因為飯店會滿房,市場缺口明確,讓房東房客第一時間感受到價值,從 niche 市場逐步擴大到 mainstream 旅遊住宿。

這些都是策略,而不是單一的戰術動作。


策略 vs 戰術:快速對照

分類

策略 (Strategy)

戰術 (Tactics)

問題

我們要打哪個市場?為什麼?

要怎麼接觸到客戶?

時間尺度

中長期 (1–3 年)

短期 (1–3 個月)

本質

選擇與取捨

執行與方法

範例

聚焦中小企業 HR SaaS → 以低成本獲客策略打入市場

LinkedIn 廣告、口碑行銷、定價 A/B test

策略的三個核心問題


任何公司的策略,都需要清楚回答三個問題:

  1. Where to Play(要打哪個市場?)

○      先從哪個區隔開始?先做哪個地理位置?先服務哪群客戶?


  1. How to Win(憑什麼贏?)

○      是成本結構優勢?產品差異化?還是網路效應?


  1. Sequence & Trade-offs(順序與取捨)

○      哪些市場短期不做?哪些功能先擱置?


這三個問題沒有唯一答案,但能讓團隊建立清楚的方向感。


為什麼創業家要培養策略思維?


  1. 資源有限:新創沒有子彈打所有戰場,必須知道哪裡能形成槓桿。


  2. 避免戰術忙盲症:沒有策略引導,戰術容易流於短期衝數字,缺乏長期複利。


策略思維是一種習慣,而不是一次性的規劃。 當創業家從「戰術清單」轉向「策略選擇」,就能讓團隊在有限資源下走得更穩、更遠。


或許你也會喜歡這些文章

關於 VENTURE⁺


熟悉 SaaS 領域,並從產業本質出發,除了提供必要的資金協助之外,更帶給新創公司最缺乏的企業夥伴與產業資源合作、實務的成長策略經驗,以及資本市場的專業規劃建議。希望以最佳共同創業夥伴(Best Co-founding Partner)的心態,在 SaaS 新創、創投與產業企業三者間,建立起長期新創資源整合的合作橋樑。


如果喜歡我們的分享,也歡迎追蹤我們 LinkedIn / FB,上面會有更多我們的分享:

  • Facebook
  • LinkedIn

Email: service@ventureplus.co

Address: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ㄧ段300號8F-3

TEL: 02-26574355

©2024 by Ventu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