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V+ 觀點] 策略聯盟怎麼談才不踩雷?新創與大企業合作的四個成功關鍵

  • 作家相片: Chin-Yuan Yang
    Chin-Yuan Yang
  • 6月1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7月30日

新創與大企業攜手,如何設計一場雙贏的合作?對許多新創來說,與大企業合作彷彿是一扇通往快速成長的門:品牌曝光、通路支持、資源共享,有時甚至還帶來策略投資的可能性,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這樣的策略聯盟如果規劃得宜,能成為加速發展的重要槓桿。但若缺乏事前的規劃與協調,合作也可能出現落差,讓原本的期待變成現實中的挑戰。


作為創投,我們看過彼此信任、攜手成長的合作關係,也看過一些創辦人在「與巨人共舞」中受傷,這不是誰對誰錯,而是雙方步調、資源、目標不同,若能一開始就談得清楚、設計得好,這樣的策略聯盟反而會成為成長的加速器。


一、先釐清彼此的期待與界線,為合作打好底稿


大企業有成熟的組織與資源,新創則有靈活與創新力,兩者強強聯手時,先釐清合作的界線與目標,有助於避免日後誤解:


  • 合作是否包含獨家條款?適用範圍與時限如何設定?

  • 核心 IP、數據資產的使用權與歸屬是否明確?

  • 若合作無法如期進行,是否有合理的退出機制?


這些問題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當下雙方的階段,越早釐清,越能守住合作的彈性與信任。


二、好的合作關係,從「寫得清楚」開始


雙方都有好的意圖與願景,但真正成功的合作,往往建立在可操作的細節與明確的分工上:

  • 明確定義各自的角色與交付內容(deliverables)

  • 拆分階段進行,例如:先進行 MVP 測試,再視成果擴大實施

  • 訂出合作節點與回顧機制,方便滾動式調整與雙方同步


這樣的規劃不僅有助於新創管理有限資源,也讓大企業更容易協調內部,讓合作落地更順利。


三、看重資源更要看是否適合長期發展


新創常對企業資源充滿期待,但更應該思考合作是否能與自身商業模式良性整合:


  • 合作會不會導致過度客製、偏離產品核心?

  • 成本與利潤結構是否仍符合商業邏輯?

  • 這樣的合作模式能否被複製與擴大?


企業願意投入,是對新創的肯定;新創若能在合作中堅持產品初心,也能幫助彼此走得更遠。


四、合作是加速器,不該是唯一依賴


企業合作是一種可能性,但不是唯一的成長引擎。為了保有彈性與主動權,新創仍應:


  • 同時經營自有客群與其他成長管道

  • 評估風險並保持迴旋空間

  • 將合作視為助力,而非全部解方,策略聯盟雖然關鍵,但唯有在不失主導權的情況下,新創才能真正駕馭成長節奏。


大企業本身也面對組織調整、窗口變動等現實,越能分散風險、保有節奏,合作也越能長久。


結語:與企業攜手策略聯盟,是雙贏賽局


好的合作關係,不是依賴,而是互補;不是沾光,而是共同創造價值。


新創與大企業之間的節奏、資源與風險承擔方式不同,唯有雙方都願意攤開期待、設計機制、調整節奏,合作才不會只是美好想像,而是實際落地的跳板。借力使力,不代表失去主導權,合作最美的樣貌,是彼此成就。




或許你也會喜歡這些文章



 

關於 VENTURE⁺


熟悉 SaaS 領域,並從產業本質出發,除了提供必要的資金協助之外,更帶給新創公司最缺乏的企業夥伴與產業資源合作、實務的成長策略經驗,以及資本市場的專業規劃建議。希望以最佳共同創業夥伴(Best Co-founding Partner)的心態,在 SaaS 新創、創投與產業企業三者間,建立起長期新創資源整合的合作橋樑。


如果喜歡我們的分享,也歡迎追蹤我們 LinkedIn / FB,上面會有更多我們的分享:

留言


  • Facebook
  • LinkedIn

Email: service@ventureplus.co

Address: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ㄧ段300號8F-3

TEL: 02-26574355

©2024 by Ventu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