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是唯一關鍵
- Chin-Yuan Yang
- 4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一、錢真的那麼重要嗎?
在創業討論中,資金常被視為成功的必要條件:
A:「沒有錢,哪來資源與人才?有錢才有膽識,才有機會成功,新創沒錢什麼也做不了!」
B:「真的是這樣嗎?如果錢是成功關鍵,銀行錢最多,應該最適合創業吧?」
A:「銀行沒技術、不懂產業,當然不能創業!」
B:「那麼像鴻海這樣又有錢、又懂產業、又有資源的大公司,是不是創業成功率就最高?其他人還有機會嗎?」
這段對話反映出一個現實:資金固然重要,但並非創業成功的保證。
二、經典創業範例:沒有創投也能成大業
台灣的創投產業直到 1990 年代後期才開始發展,但在此之前,已有不少企業家憑藉自身專業與有限資源,創造出舉世聞名的企業。有些看起來似乎是傳統產業,但別忘了,在他們創業當下的時空環境中,提供的產品服務跟今日的新創一樣,也應用了當時的最新技術與模式!他們的故事證明:資本並非創業的唯一解方。
以下為代表性案例,依創立時間排序:
年份 | 創辦人 | 公司 | 關鍵特色 |
1954 | 王永慶 | 台塑集團 | 以誠信與製造效率建立石化王國 |
1968 | 張榮發 | 長榮海運 | 從一艘貨輪起步,成為全球航運巨頭 |
1976 | 施振榮 | 宏碁(Acer) | 技術本位與國際化品牌經營 |
1988 | 林百里 | 廣達電腦 | 成為全球最大筆電代工製造商 |
1989 | 施崇棠 | 華碩電腦(ASUS) | 從主機板起步,發展成國際電子品牌 |
這些企業當年創業時都未依賴創投資金,但仍透過產品、技術與經營實力脫穎而出,最終成為世界級產業領袖。
三、所以新創現在不需要募資了嗎?
答案是:當然需要!但要清楚理解募資的目的。
你可能會質疑:「前面才說錢不重要,現在又說需要募資,不是自打嘴巴嗎?」
其實不然——創業環境已大不相同。
● 現今產業變化極快,競爭激烈且常常跨不同領域
● 小公司若想與資源充沛的大企業抗衡,唯一機會就是「速度」
● 而改變既有「速度」往往 Smart Money 扮演關鍵角色
什麼是 Smart Money?
Smart Money 不僅是資金,更重要的是背後帶來,真正可以改變新創成長速度的:
● 關鍵策略
● 業界資源
● 市場通路
● 高效經營的輔導
● 創業家的心理陪伴
● 投資人與資本市場的理解
真正的價值從來不是錢本身,而是錢引入的「加速力」。
四、新創應該追求什麼?
創業的本質從未改變,關鍵仍在於:
● 是否打造出市場需要的優質產品或服務
● 是否擁有明確可行的商業模式與策略
● 是否具備有高效執行力、務實經營力的團隊
資金可能成為助力,但不應成為唯一目標。若一味追逐資金與高估值,而忽略商業與經營本質,最終是不可能建立偉大的事業。
相反地,務實經營專注本質的新創,如果得到前述的 Smart Money 支持,也會如虎添翼,成就偉大事業的可能性也會跟著大幅提升!
五、結語:資金重要,但不是一切
資金只是手段,策略與執行才是創業的根本。
理解資金的角色與限制,聚焦在產品、用戶與策略,才能讓新創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真正站穩腳步,走得快,也走得遠。
關於 VENTURE⁺
熟悉 SaaS 領域,並從產業本質出發,除了提供必要的資金協助之外,更帶給新創公司最缺乏的企業夥伴與產業資源合作、實務的成長策略經驗,以及資本市場的專業規劃建議。希望以最佳共同創業夥伴(Best Co-founding Partner)的心態,在 SaaS 新創、創投與產業企業三者間,建立起長期新創資源整合的合作橋樑。
如果喜歡我們的分享,也歡迎追蹤我們 LinkedIn/FB,上面會有更多我們的分享: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