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V+ AI 觀察站】為什麼 ChatGPT 沒有提到你的產品?解鎖 AIO 策略的四大關鍵

  • 作家相片: Chin-Yuan Yang
    Chin-Yuan Yang
  • 7月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6天前

當使用者不再只靠 Google 搜尋答案,而是轉向 ChatGPT、Claude、Gemini 等 AI 助理提問,你公司的產品能被看見嗎?當潛在客戶問:「請推薦適合小團隊的人資系統」、「台灣有什麼會計 SaaS?」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回答裡沒有提到你的品牌?這不是演算法的錯,也不是產品不夠好,而是你還沒進入 AI 的視野。


從 SEO 到 AIO,企業的下一個戰場


這正是 AIO(AI Optimization)開始受到關注的原因,AIO 是一套新的內容與品牌優化思維,目的是讓你的產品與解法,在 AI 助理生成回應時被提及、引用、推薦。它不是 SEO 的替代,而是延伸,SEO 是讓人找到你,AIO 是讓 AI 想到你。過去,我們可以透過關鍵字與網站結構優化,在 Google 搜尋結果中取得能見度。但現在,當 AI 助理直接「生成答案」,品牌是否出現在那個答案裡,才是關鍵差異。


AI 是怎麼「選出」要推薦誰?


大型語言模型(LLM)不會無中生有地創造品牌推薦,它們是基於兩種來源進行內容生成:預訓練語料,來自網路的文章、官網、部落格、新聞報導、技術比較等;即時資訊串流,如 Bing 搜尋、Perplexity 的 API 插入、Google 索引。

這些模型偏好引用「可信、語意清晰、有權威感」的資料,它們不會冒險推薦一個在資料庫中沒有明確記錄、或只在孤立網站出現過的品牌,因此要讓 AI 推薦你,首先要讓整個網路生態系統認識你。


【V+ AI 觀察站】為什麼 ChatGPT 沒有提到你的產品?解鎖 AIO 策略的四大關鍵

四大實用策略:打造 AI 友善的品牌資產


1. 結構清晰、語意導向的內容


AI 模型不是讀關鍵字,它讀的是語意,AI 喜歡結構清晰、易於解析的內容。將你的網站內容重新組織,多採用 FAQ 格式、項目符號、編號清單等結構化方式呈現關鍵資訊。

例如,在公司介紹頁面清楚寫出:「[公司名] 是一個專為 [目標用戶] 設計的 [產品類型],主要功能包括...」這種一句話總結讓 AI 能夠快速抓取並重述你的核心價值主張。


2. 一致的品牌身份與數位指紋


在所有平台上保持一致的品牌名稱、描述和定位。如果你的公司在官網叫「XYZ科技」,在 LinkedIn 叫「XYZ科技平台」,在媒體報導中又叫「XYZ科技公司」 ,AI 可能會將它們視為不同實體。

建立標準的品牌描述範本,並在數位接觸點使用相同版本,這種一致性不只幫助 AI 識別,也強化了用戶對品牌的記憶。


3. 建立第三方背書與引用痕跡


AI 重視第三方評價,一篇科技媒體的專訪、一個行業報告的引用、甚至是客戶在評價平台上的正面回饋,都比在自家網站上的自我宣傳更有說服力。

積極參與媒體報導、Podcast 訪談等活動,讓你的品牌故事透過多種管道傳播,每一次第三方提及都是 AI 學習「你的品牌值得信賴」的信號。


但也要提醒,AIO 並不是一場拼命曝光比賽,與其大量無差別的曝光,不如專注在策略性曝光——被對的對象在對的平台好好介紹,過度泛濫的行銷內容,反而可能稀釋品牌定位,降低 AI 判斷你的精準度。



4. 動態監測:追蹤並優化 AI 表現


定期測試 AI 對你品牌的認知,直接詢問不同的 AI 平台:「推薦最好的 [你的產品類別]」或「[你的行業] 有哪些知名公司?」或「你知道 [你的品牌名] 嗎?」觀察你的品牌是否出現,以及以什麼方式被描述。

這種「AI 品牌健檢」能幫助你了解當前策略的成效,並及時調整方向,如果發現 AI 對你的品牌描述有誤,可以追溯到資訊來源並進行修正。


讓世界認識你,AI 才能找到你


AIO 並不是短期的行銷戰術,而是品牌長期經營的一環,過去能在媒體、搜尋引擎上佔據一席之地的公司,如今也開始成為 AI 回答裡的常客,而對新創品牌來說,這反而是一種機會:不必「全方位曝光」,而是要在特定領域中成為 AI 信賴的專家來源。


建立 AIO 策略需要時間與一致性,但一旦站穩腳步,就會成為護城河。最終,AI 不會憑空推薦任何人——它只反映出網路世界對你的集體認知,想要讓 AI 找到你,先讓世界認識你;真正有價值的品牌,自然會浮現。




如果喜歡我們的分享,也歡迎追蹤我們 LinkedIn/FB,上面會有更多我們的分享:


關於VENTURE⁺

熟悉SaaS領域,並從產業本質出發,除了提供必要的資金協助之外,更帶給新創公司最缺乏的企業夥伴與產業資源合作、實務的成長策略經驗,以及資本市場的專業規劃建議。希望以最佳共同創業夥伴(Best Co-founding Partner)的心態,在SaaS新創、創投與產業企業三者間,建立起長期新創資源整合的合作橋樑。

Comments


  • Facebook
  • LinkedIn

Email: service@ventureplus.co

Address: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ㄧ段300號8F-3

TEL: 02-26574355

©2024 by Ventu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