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新創與企業合作的五大盲點

在當今商業世界中,新創與大企業的合作日益增多,然而,雙方能夠成功合作並非易事。在新創公司與大企業合作時,我們觀察到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的幾個問題,了解常見的誤區可以幫助雙方避免陷入合作陷阱,實現更有效的合作成果。以下是五個常見的盲點,以及如何避免它們


盲點一、雙方的目標、目的與期待不同

新創企業和企業在合作時,可能因目標不同而出現摩擦,新創公司通常希望通過合作擴大市場,而企業則可能更關注風險控制和資源利用。比如說,新創欲藉由與企業合作取得通路快速獲得商機與市場,卻從未深入理解企業方服務客群的樣態、客戶痛點、實際需求、與身為通路方的合作夥伴應該取得的商業利益與回報。如此不平衡的合作模式,必然無法促成甲乙雙方的成就動機,最終導致合作無法落實。

在合作之初,雙方應明確各自的合作目標,並定期檢討是否仍符合雙方需求和期望,訂定合理且容易執行的”小成功”,先踏出合作的第一步,培養彼此的默契與信任,才是合作關係由虛轉實的重要關鍵。


盲點二、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作

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作往往成為一個主要問題。這種情況可能導致信息不對稱、期望不一致,甚至合作關係的瓦解。雙方應建立多層次的聯絡渠道,避免僅依賴單一聯絡窗口。另外,定期回顧合作進度是必要的,通過設立定期會議,雙方可以檢討合作狀況並及時調整策略,確保合作方向的一致性。


盲點三、新創說不清楚自己的產品、價值和合作方式

許多新創的產品描述可能充滿複雜的詞彙,難以讓人簡單快速地了解產品的核心價值,更或是企業在意的關鍵功能和價值,與新創所論述的不一樣,造成了認知上的差距。

新創公司應清晰地定義和溝通其產品的核心價值和目標客群,具體做法包括簡化產品描述,明確目標市場,將既有客戶分類分群,亦可以搭配客戶實證,分享來自現有客戶的實際使用案例和見證,讓即便是較複雜產品或服務,在合作夥伴的眼中,仍然是”好懂”、“好賣”、“好整合”的優質商品。


盲點四、忽略事前準備,重要會議淪為淺層溝通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產業的高強度競爭,成功原本就困難重重,充滿荊棘,在成功機率如此低的環境下,充分的準備自然是有效提升成功機率的關鍵。當重要的合作會談缺乏事前準備時,會議的焦點往往變得模糊,討論內容也會流於空泛,無法挖掘出核心問題和真正的合作價值,未能深入探討彼此的需求、期望和潛在的問題。會議後,雙方可能只會留下對彼此的初步認識,而沒有形成具體且可行的合作計劃。

雙方應在會議前進行深入的準備,包括需求分析、與會人員背景調查、方案規劃、和設立清晰目標。若有機會進行會前會,有助於初步的想法溝通,這樣可以確保會議不僅停留在表面,還能進行有意義的討論,提高合作效率和成功率。


盲點五、忽略彼此文化差異

新創公司和企業的文化往往差異巨大。企業通常有成熟的流程和制度,以及既有體制的運作習慣,會趨向追求核心事業的成長,同時規避風險,如此往往會在關鍵的決策與變革上難以轉向,而新創公司的核心就是追求成長、成長再成長,商業模式更靈活、但缺乏健全的體制與風控機制,容易忽略潛在的風險。




雙方應在合作前深入了解彼此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方式,適時去對焦彼此的期待,以及調整雙方可接受的執行流程,並在合作過程中尊重對方企業文化特點。

與大企業合作確實能為新創公司帶來巨大機遇,但也充滿挑戰,理解這些常出現的盲點,新創公司可以更好地準備自己,制定更切實可行的合作策略。


VENTURE+ 深知新創和企業雙方之間的溝通差距巨大,身為合作兩端的第三方,更重要的是如何扮演關鍵角色,加速催化真正的商機,並且達到落地執行。因此在參與 portfolio 與企業合作的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在會議前了解雙方彼此的需求,還是降低溝通誤差,目標是更有效地協助雙方進行在正確的方向,迅速聚焦於合作的要點,並且有效執行,創造互利。



關於VENTURE+

熟悉SaaS領域,並從產業本質出發,除了提供必要的資金協助之外,更帶給新創公司最缺乏的企業夥伴與產業資源合作、實務的成長策略經驗,以及資本市場的專業規劃建議。希望以最佳共同創業夥伴(Best Co-founding Partner)的心態,在SaaS新創、創投與產業企業三者間,建立起長期新創資源整合的合作橋樑。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