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公司人均產值要多少才算好?最有效率的科技巨頭跟你想的一樣嗎?

經歷科技公司大裁員,「效率」已經成為所有公司在經營企業上的重要方向。我們今天用一個比較有趣的方式來討論效率,我們拿公司的年營收和年淨利,分別除上員工的數量,所得到的數字分別是平均一個員工一年貢獻公司的營收,以及平均一個員工一年所貢獻公司的淨利。當然不同的產業、規模、商業模式會大幅的影響這個數字,但它們仍可指引我們了解成熟且具規模的公司如何優化員工效率。


以科技巨頭「MAGNIFICENT 7」為例,我們來看看他們在人均產值和人均淨利的表現。七巨頭包括 Microsoft(MSFT)、Apple(AAPL)、Alphabet(GOOGL)、Amazon(AMZN)、Meta(META)、NVIDIA(NVDA)和Tesla(TSLA)。


NVIDIA 人均產值最高,每位員工平均年貢獻約 269 萬美元(超過 8,000 萬台幣)的營收;緊追在後的是 Apple 和 Meta 人均產值皆破200萬美元(6,000萬台幣以上)


美國科技7巨頭人均年產值

圖一、2024(TTM) 人均年產值 by VENTURE+



圖一裡,每個數字代表每位員工每年平均創造的收入, NVIDIA, Apple, Meta, Google 的人均產值特別高,公司在追求收入增長的同時,也顯示了它們在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效率方面的卓越能力。



NVIDIA 人均淨利也是最高的,人均淨利達166萬美元(約5,000萬台幣),與軟體科技公司拉開了差距


美國科技7巨頭人均年淨利

圖二、2024(TTM) 人均淨利 by VENTURE+


圖二為每個員工平均每年貢獻的淨利,NVIDIA的表現非常強勁,人均淨利達166萬美金(約5,000萬台幣),而值得關注的是,就算是七巨頭的後段班,人均淨利也有3萬美金(約台幣100萬)以上。


人均產值、人均淨利逐年提升,科技大公司效率持續提升


觀察 2022 年和 2024(TTM) 在人均產值和人均淨利的變化,無論是在人均產值還是人均淨利方面,七巨頭在 2024 年的數據普遍高於 2022 年。


NVIDIA 的表現無疑是最為亮眼的,在兩年間,人均年產值增長超過一倍,從約 120 萬美元躍升至 269 萬美元,人均年淨利從 40 萬美元增長至接近 166 萬美元;Meta 的數據同樣引人注目,人均年產值從約 135 萬美元增長到 200 萬美元,而人均年淨利則從約 30 萬美元大幅提升至 80 萬美元左右;Apple繼續保持其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儘管增長相對溫和,但 Apple 在兩個時期都維持了較高的人均產值和淨利,僅次於 NVIDIA。


科技7巨頭人均年產值對比

圖三、2022年和2024(TTM)的人均產值 by VENTURE+


數據顯示出七巨頭在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和控制成本費用方面的成效,企業通過精實的人才配置和更有效的商業模式,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七巨頭不斷提升企業體質,藉由精細化管理和效率提升,維持其市場領導地位。


科技7巨頭人均年淨利對比

圖四、2022年和2024(TTM)的人均淨利 by VENTURE+



人均產值和人均淨利雖然可以拿來評估公司的績效和效率,但仍因產業、規模、商業模式本質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衡量標準,例如:能源產業和醫療產業相對勞力密集度低,擁有大量非員工成本,因此在計算人均產值和人均淨利時較吃香。因此,沒有必要糾結在跨產業之間的比較。


重要的是,這些指標可以幫助我們錨定同產業內類似商模的巨型上市櫃公司,再回頭去審視自己的公司效率是否還有優化空間? 同時也可以拿來檢視自身營運效率趨勢是否走偏了,或是漸入佳境?


早在去年,Mark Zuckerberg就已經將2023年比喻為“Year of Efficiency"。事實上,美國的科技企業近兩年來,無一不致力於效率提升與成本控制。


再者,隨著AI技術的應用逐漸擴展,聰明的企業未來會更加善用自動化和智能化解決方案來提升整體運作效率且降低成本,自然會對競爭對手造成巨大壓力。由此看來,企業經營效率與人均產值的提升,已成為成敗關鍵且不可逆的趨勢!




關於VENTURE+

熟悉SaaS領域,並從產業本質出發,除了提供必要的資金協助之外,更帶給新創公司最缺乏的企業夥伴與產業資源合作、實務的成長策略經驗,以及資本市場的專業規劃建議。希望以最佳共同創業夥伴(Best Co-founding Partner)的心態,在SaaS新創、創投與產業企業三者間,建立起長期新創資源整合的合作橋樑。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創業家心法觀察:無法放大的成功不叫成功!

有天開車聽著某個知名podcast節目,一位成功的美妝保健品老闆受訪時提到:「剛創業時一個產品短期大賣,我覺得自己就此成功了!沒想到仿效的低價競品在短短1-2個月內,鋪天蓋地地出現在通路架上,我們產品的差異性與銷量瞬間一去不返!後來才理解到,那只是一次運氣好,『無法放大的成...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