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VENTURE+ 觀點


【V+觀點】規劃力與執行力,就從每年的預算開始
台灣過往的實業家非常關注投資回報的可預期性,強大的規劃能力與執行力讓其在經營成本與效率上取得優勢。即便商業環境與過往大大不同,網路新創團隊更注重解決問題和滿足需求,但規劃力與執行力,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取得企業發展成功的兩大基石
3月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V+觀點】「選擇」重於「努力」,商業模式設計好,命運大不同!
創業路上的瓶頸,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努力不足,而是因為當初的「選擇」錯誤。更具體地說,是因為商業模式的設計不當,未能充分發揮出所能創造的客戶價值,最終導致了財務收入的缺乏,陷入了一個難以突破的困境。
2月2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V+觀點】新創成功學第一課:不憑感覺作決策;洞悉數據察先機!!
職場的運作方式從來不是基於「我覺得」,而是基於事實與結果。無論你是創業家、帶領團隊的主管,還是剛入職的新手,只有結果才能為你贏得話語權。
2月1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V+觀點】天下創業唯快不破? 為什麼有時候越快反而越慢
在新創圈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普遍的迷思:誰先進入市場,誰就能搶得先機。這導致許多創業者在還沒有完整理解市場需求之前,就急著推出產品。表面上看起來很快,但真的是這樣嗎?
2月1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V+觀點】新創走到IPO,成功了嗎? 二級市場的一些數據觀察
對於新創公司而言,成功上市往往是創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許多創業者與投資者都將「IPO」視為成功的象徵,認為一旦公司上市,便意味著企業的價值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然而,IPO並不完全等於成功,而只是另一個挑戰的開始...
1月2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V+觀點】創投投後管理在做什麼?是對於投資戶的「管理」,還是一種「加值服務」?
在傳統創投運作中,投後管理往往局限於每季度一次的董事會會議,目的是收集並回顧公司的財務報告,這些通常是反映過去表現的“事後資訊”。這種方式著重於結果的檢討,但卻可能錯失了及時調整策略的最佳時機。
然而,V+創投對然而,V+創投對於“投後管”的理解和做法卻與傳統的方式有所不同...
1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V+觀點】漲價是商業價值的試金石
在萬物齊漲的通膨年代,新創經營也感受到明顯壓力,漲價往往是最令人猶豫的決策,很多人第一個浮現的顧慮就是「客戶會不會流失」。然而,漲價不僅僅是收益的考量,更是檢驗企業真實價值的試金石...
2024年12月3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V+觀點】慎選創業成長路上的夥伴 - 引進新股東
股東不僅是資金提供者,更是企業的核心夥伴,能影響公司文化、策略方向及決策效率。理想的股東應與創業者有一致的價值觀,並能帶來資源、專業知識與人脈。與股東建立關係的關鍵在於「互信」與「互動」,透過時間培養。重要且深入合作的股東,即使只有一兩個,也能有效引入外部資源,促進公司發展。
2024年12月1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V+ 觀點】Go Big or Go Home : 新創執行力是成長的必要武器
新創的靈魂常常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想法,但事實上,真正有能力將想法落實為做法,進而產生效益者相當少,更鮮少有人可以不斷地在每一次的執行過程中,持續精進。我們可以觀察到創業發起到成功站上資本市場者的機率極低,如何脫穎而出,執行力的重要不言而喻。
2024年11月1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軟體SaaS產業的化蛹成蝶之路:你準備好如何獲利了嗎?
VENTURE+曾經在2023.8時撰寫了關於SaaS平台崛起與台灣新創一文(“SaaS平台服務崛起,台灣新創的機會是什麼?”https://www.ventureplus.co/post/saas_taiwan_startup_opportunity
),當時受到不少的迴響與關注。隨著SaaS產業的逐漸發展與壯大,提供了新創公司一個有利的發展時機,加上資本市場的偏好與關注,更容易創造資源聚集與投入的友善環境。事隔一年,讓我們來觀察回顧一下,這一年多來整個SaaS市場的發展與現況。
2024年9月2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台灣IPO、日本IPO、美國IPO 比較,美國上市夢跟你想的大不同
IPO是許多新創公司的重要里程碑。但具體來說,在不同地方 IPO 究竟有什麼不同,更重要的是,報酬到底有多麽不一樣? 抱持這些疑問,本文協助各位創業者整理台灣上市、日本上市,以及最大夢想的美國上市的報酬與流程比較。
2024年8月20日讀畢需時 8 分鐘


新創與企業合作的五大盲點
在當今商業世界中,新創與大企業的合作日益增多,然而,雙方能夠成功合作並非易事。我們整理了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的五個問題,協助大家了解常見的誤區,幫助雙方避免陷入合作陷阱,實現更有效的合作成果。
2024年8月1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資本市場網路及軟體公司的評價正在進行巨幅的修正,你發現了嗎?
隨著 Nasdaq 科技股與台灣股市不斷地創新高,很容易讓人誤認大部分公司的股價都在創新高。然而,情況真的是這樣嗎?真的所有的產業都雨露均沾嗎?資本市場的新高代表著新創公司的評價更被市場青睞嗎?本文將分享近期的一些觀察,從美國幾家分屬不同數位產業近年上市的軟體公司的股價變化中看出一些端倪。
2024年6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bottom of page